中美结束在瑞典的谈判后,美国财长贝森特意味深长地写道:“贸易的势头是与美国:我们继续在与中国官员的谈判中取得进展,同时已经与欧盟、日本、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等中国几个最大的贸易伙伴建立了贸易协定框架。特朗普总统正在重新点燃美国工业,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地平衡全球贸易。” 这些年,美国心里一直有个疙瘩,就是觉得中国在全球贸易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,自己的“老大”地位受到了威胁。特朗普政府上台后,推行“美国优先”政策,一心想重新谈判贸易协定,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,让美国工业重新振作起来。 贝森特这话,说白了就是美国想通过和其他国家建立贸易协定,把中国排除在外,形成一个对自己有利的贸易圈子,限制中国的发展。 那美国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呢?就拿欧盟来说吧,美国和欧盟一直就贸易问题谈来谈去。欧盟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,双方的贸易额可不小。美国知道这一点,所以就想拉拢欧盟,和欧盟建立贸易协定框架,试图让欧盟在贸易上更倾向于美国,减少和中国的合作。 美国可能在谈判中提出一些条件,比如让欧盟降低对美国农产品的关税,或者在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做出让步,以此来换取美国对欧盟某些商品的市场准入。 可欧盟也不是省油的灯,欧盟内部对和美国的贸易谈判存在很大分歧。德国、法国这些国家,各自有各自的利益诉求,德国担心美国的关税会影响自己的汽车出口,法国则担心美国的农产品会冲击自己的农业。所以,欧盟和美国的贸易谈判一直磕磕绊绊,很难达成一个让双方都满意的协议。 再看看日本。日本是美国的盟友,在安全上对美国依赖很深。美国和日本在2019年签署了贸易协定,日本对美国产的农产品和食品降低了关税,美国则在汽车及相关零部件的关税上做出了一些让步。 可日本心里也清楚,中国是它的重要贸易伙伴,日本的很多商品都依赖中国市场。所以,日本在和美国加强贸易合作的同时,也不敢完全得罪中国。日本在一些关键问题上,比如对华技术出口,还是会考虑中国的感受,不会完全按照美国的意思来。 印尼和越南这两个东南亚国家,也是美国拉拢的对象。印尼是东盟最大的经济体,越南的经济发展速度也很快。美国和印尼、越南进行贸易谈判,试图建立贸易协定框架,想让这两个国家在贸易上更靠近美国,减少对中国的依赖。 美国可能会承诺给印尼和越南一些优惠政策,比如降低它们出口到美国的商品的关税,或者增加对它们的投资。可印尼和越南也有自己的打算。它们和中国的贸易关系很密切,中国是它们的重要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。 印尼的棕榈油、越南的纺织品等商品,很大一部分都出口到中国。如果它们完全倒向美国,和中国的贸易关系受到影响,那它们的经济发展肯定会受到冲击。所以,印尼和越南在和美国的贸易谈判中,一直保持着一定的谨慎态度,不会轻易做出对中国不利的决定。 美国拉拢这些国家围堵中国,真的能达到目的吗?其实很难。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,和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。欧盟、日本、印尼、越南这些国家,虽然和美国有贸易合作,但它们和中国的贸易额也不小。 就拿欧盟来说,2024年中欧贸易额达到了上万亿美元,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。如果欧盟因为和美国的贸易协定而减少和中国的贸易,那欧盟的企业和消费者都会受到损失。 日本也是一样,日本的汽车、电子产品等商品在中国市场有很大的份额,如果日本完全按照美国的要求来限制对华出口,那日本的经济肯定会受到很大影响。 印尼和越南就更不用说了,它们和中国的贸易依存度很高,中国在它们的对外贸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。所以,这些国家在和美国合作的同时,也会继续和中国保持良好的贸易关系,不会轻易被美国牵着鼻子走。 美国的这种围堵策略,其实是一种逆全球化的行为。在全球化的今天,各国的经济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,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。美国试图通过拉拢盟友来围堵中国,不仅会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,也会损害美国自己的利益。 美国的关税政策,已经让美国的消费者和企业尝到了苦头。美国的企业因为关税增加了成本,消费者则因为商品价格上涨而减少了购买力。而且,美国的这种做法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不满,很多国家都对美国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表示反对。 美国财长贝森特的言论,暴露了美国妄图拉拢其他国家围堵中国的野心。可这种做法是不得人心的,也是很难成功的。 中国有足够的实力和智慧来应对美国的围堵,中国会继续加强和世界各国的贸易合作,推动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、包容、普惠、平衡、共赢的方向发展。美国如果继续搞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,只会让自己在国际社会上越来越孤立,最终损害的还是自己的利益。